2021-10-20
10月19日,2021云栖大会在杭州开幕,本次大会以「前沿·探索·想象力」为主题,在为期4天的大会上,前瞻产业研究院徐文强院长作为“中国数字经济新力量图谱及热门赛道白皮书发布”的主要嘉宾,且同时受邀参加「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论坛」,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庄巍、国科投资董事长孙华、国科恒泰总经理刘冰等专家展开了圆桌论坛,共同探讨数智建设、数字经济、新商业生态等热点话题。
本次,前瞻产业研究院不仅作为阿里云重要的生态合作伙伴之一,撰写并联合发布了「2021低碳科技白皮书」。报告中指出了“碳中和”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展示出我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全景,并针对趋势与机遇提出了预判建议。
前瞻产业研究院徐文强院长,作为“碳中和”领域的国家特聘专家,在云栖大会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论坛」上表示,以“碳中和”领域为投资趋势,在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中,在我国能源需求、能源结构、碳排放因子较大、缺乏资金募集等方面,将迎来巨大的挑战,但这也将带来不少产业投资机遇。
中国于2020年9月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双碳”战略。企业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落实碳中和目标的主体。要抓住建设“净零”未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企业必须采取气候行动,推进全面深度减排,实现低碳转型。前瞻徐文强院长也同步指出,目前中国在第二产业的占比较高,能源消耗相对较大,导致中国整体碳排放量已近100亿吨,占据近全世界的近1/3,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紧急任务下,可以从三个路径展开产业机遇的探索与投资:
1、科技创新。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最主要手段,还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减排目的,创新技术路径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一方面含“碳”量高的化石能源,煤炭要面对供给侧改革;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提高利用效能,从化石能源转换为电能方面需要将继续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需求侧,依托技术改造的节能减排是核心。
2、经济转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钢铁与水泥,工业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的高碳消费特征。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第二产业的能源终端消费占比高达67%。可见,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一项必要举措。徐院长指出,在创造同等量的GDP情况下,我国所消耗的能源比发达国家要高出两到三倍,在经济结构上,可以向绿色、低碳的第三产业上转型,发展服务行业,使其更绿色、环保、可持续。
3、能源革命。徐院长表示促进经济主体由使用化石能源转为选择清洁能源,并且增加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增加森林碳汇、海洋碳汇、土地碳汇等开发模式与投入,我国在新能源上新增投资规模将逾140万亿,而这其中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本介入,针对碳中和的能源创新技术进行评估与市场化,将会形成碳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的经济模式,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这会是个巨大的市场。
最后,前瞻产业研究院徐院长还提及到碳中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基础,那么在推动清洁能源、绿色金融的规模上,非常需要资本市场的介入与支持,从而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未来中国在清洁能源板块,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发电设备和技术、专利,形成能源出口大国,而是这也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未来,前瞻产业研究院希望联合阿里云及更多的创新服务中心组织或企业,从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投资趋势、产业价值发现、产业实践、技术落地等角度,引领未来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新思维、新趋势,共同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