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2
化石能源将人类从农业文明带到工业文明,然而人类对化石能源无节制的开发使用,已经对地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研究显示,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约1-1.2摄氏度,海洋系统在过去25年吸收了9-13ZJ(1ZJ=1021焦耳)的热量,气候变暖已经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实现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作为全球碳排放量前十的国家,我国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国做出了不小的努力,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困难与机遇并存。
11月17日,《前瞻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与机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重磅发布,并于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先进制造展暨2022新能源制造产业服务高峰论坛的新能源制造产业服务展厅上进行了精彩分享。
本届高交会由商务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涵盖人工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5G商用、物联网、IT抗疫、芯片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等领域,1302项新产品和407项新技术在展览中首次亮相。
深圳率先落子
40年前的改革开放,深圳作为示范区一马当先;40年后的新能源产业布局,深圳依旧率先落子。
2009年起,深圳就率先制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此后十四年间,新能源产业一直是深圳市重点发展的产业。
2022年,《深圳市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发布,更是意味着“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将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新能源电车为切入口,深圳市在氢能领域、光伏领域、储能领域和海上风电领域都或多或少给予了一定补贴,根据深圳市新能源产业集群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深圳市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将达到千亿元。
深圳的成功也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标准模板,截至2021年底,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45.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迅速突破千万。
新能源发展挑战重重
目前,不止中国持续发力新能源产业,其他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以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版图中最热门的竞争领域,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是规模化供给与高效率应用间的不协调。新能源发电侧容易受到天气、昼夜、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同时受制与储存和运输瓶颈,新能源从规模化生产到高效率应用之间很难匹配,进而引发电量大于电力系统最大传输和负荷消纳电量的弃风、弃光现象。
其次是区位限制因素。我国新能源电力供给地区主要在西北和东北,用电需求多在东部南部,因此新能源电力供需存在区域错配;此外,新能源能量密度低,占地面积普遍较大,每千瓦光伏或风电配套设施至少占地20-150平方米,土地资源约束明显。
最后是技术方面的挑战。要知道,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力,而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对于全球储量几位丰富的天然气可燃冰,各国均未能实现全面商业化开采。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能源受技术限制,其储存与运输成本较高,目前中国正在研制降低其成本的技术。
机遇与风险并存
目前,新能源产业技术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潜力,这意味着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白皮书》指出,核能和智能电网细分领域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投资门槛较高,市场投资机会较少;而光伏、海上风电、新兴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较多。
但风险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从新能源概念186只股票市盈率来看,9%的股票价值被高估,46%的股票出现投机性泡沫,由此推论,超半数的新能源股票都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需谨慎入局。
此次发布的《前瞻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与机遇白皮书》,围绕一线城市政策经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分析等业内经验,助力新能源行业投资者理性投资。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也将持续深耕新兴产业,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行业研究级招商引资方案。